立即下载
青春沃土·筑梦保靖|杨帆:青山上的牧羊诗人
2025-07-01 11:08:45  浏览量:

青春沃土·筑梦保靖|杨帆:青山上的牧羊诗人

保靖县融媒体中心7月1日讯(通讯员  曾蓉)酉水河畔的晨雾里,杨帆蹲在家乡的梯田间,指尖划过黑山羊油亮的皮毛。身后数十亩草场如绿色五线谱,羊群似跳跃的音符,将保靖的晨光剪成流动的诗。这个曾赤脚走过20公里山路求学的苗家少年,如今成了乡亲们口中的“羊司令”,用十年时光完成了从城市精英到山乡创客的蜕变。

赤足奔跑:大山里的突围者

1994年出生于保靖县吕洞山镇茶岭村的杨帆,童年记忆浸泡在湘西的云雾里。天未亮就着煤油灯割猪草,雨季时赤脚蹚过齐膝的泥水,在蜿蜒山路上跑出一串急促的脚印。“记得有次发洪水,我把书包举过头顶淌水过河,到校时浑身湿透,课本却完好无损。”他指着远处的山坳,眼里闪着光。

2011年,这个村里少有的“大学生”,背着铺盖卷走进湖南科技大学。大学四年,他在学校与工厂穿梭:白天上课,夜晚兼职,睡过仓库硬地板,啃过馒头泡面,用四年时间攒下人生第一桶金,也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城市星光:教育者的乡愁

2016年,株洲街头出现了“赤足少年教育”的招牌。杨帆带着孩子们在农田里辨认作物,在军营里练习匍匐前进,他设计的“田野课堂”让城市孩子捧着泥土尖叫。正值公司鼎盛时期,他却在办公室盯着老家茶园的照片发呆——家乡的留守老人还在背着背篓爬坡,孩子们没见过真正的美术课。

“有次带学生去湘西研学,城里娃对着吊脚楼惊叹,可当地孩子却问我:‘老师,这破木头有啥好看?'”这句话像根刺扎进杨帆心里。他翻出大学时的日记,扉页上写着:“若有一日成才,定要让大山听见不同的回声。”

图片1.jpg

逆行走笔:荒山变牧场的奇迹

2021年寒冬,杨帆做了个让全家震惊的决定:关闭株洲的公司,回家乡养羊。当他抡着锄头在荆棘丛里开荒时,村民隔着田埂议论:“大学生脑子坏了”“怕是在城里混不下去了”他也只是笑笑。暴雪夜突袭的那天,他顶着零下5度的寒风加固羊圈,睫毛结着冰碴,双手被铁丝划出道道血痕,他咬着牙“坚持”。可看着滞销的羊群,杨帆着急了,他只能一边照料一边寻找销售渠道。

转机来自他积累的客户资源。通过线上订单和冷链配送,家乡的优质农产品直达城市餐桌。最令他感动的是,曾经教育机构的家长客户们纷纷下单支持,有位老客户特意来电:“杨教,过年需要牛羊肉就找你,我们信得过!”这份信任让他红了眼眶,连夜带着村民打包发货,包装箱上还特意印着家乡的风景照。

图片2.jpg

乡土生根:让产业长成树

如今的“湘西铭扬生态种养合作社”已形成自繁自养、自给自足的循环模式,黑山羊种群从最初的几十只发展到500余只,实现种羊培育、羔羊育肥、草料种植的全链条闭环。杨帆将这种模式比作“一棵树”——以生态养殖为主干,延伸出稻花鱼、林下鸡、高山茶叶等多个枝桠。“以前村里人羡慕我‘跳出农门’,现在我们一起把山沟沟变成聚宝盆。”他笑着说。

这个成功案例很快在周边乡镇传开。上个月,几个邻村的村书记专程带着村民代表来观摩学习,计划将这种“主产业+副产业”的生态循环模式在更多村寨推广。

“应该有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暮色中的家乡,杨帆站在山岗上眺望,看着手机里自己挽着裤脚喂羊的剪影说,“当你见过山外的世界,才更懂得大山需要怎样的回声。”

山风掠过草场,吹动了家乡崭新的晨光。这个从赤足少年成长为山乡创客的年轻人,正用行动在保靖大地上,书写着乡村振兴最鲜活的注脚。

一审:何晗竹珺

二审:张晓莉

三审:高 伟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吴学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