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西的腹地,保靖县碗米坡镇的沙湾村静静地躺在酉水河的中上游北岸。这里,一座古老的神庙遗址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它,就是八部大王神庙遗址。
这座神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历经晋、六朝、唐、五代、宋、元、明等多个朝代的变迁。它依山就势,呈阶梯状分三级分布,坐东朝西,远远望去,仿佛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现实与神秘。
神庙的东边,是宽阔的酉水河。河水由北向南缓缓流过,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轻轻地环绕着沙湾村。而在神庙的西边,则是清澈的八峒溪,它与酉水河交汇,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庙的北边,则是巍峨的黔山,它像一位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神庙。
走进神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对保存完好的石兽。它们静静地守护着神庙的入口,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是一座古老而神圣的地方。石兽的身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每一道痕迹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沿着石阶向上走,可以看到神庙的半壁门楼建筑。虽然已经残破不堪,但依稀可以看出它曾经的辉煌。石础、碑刻、谱基等保存得相对完好,这些遗物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默默地讲述着神庙的历史和变迁。
在神庙的周围,还散落着大量的宋、元、明、清等各朝的残砖。这些残砖如同历史的碎片,拼凑出了一幅幅历史的画面。而遗址周围更是分布着庙堡、团鱼背、庄屋里、水研房、等战国、汉代的遗址和战国、唐、宋的陶片。这些遗址与文物的存在,为八部大王神庙的文化内涵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根据庙碑文载,八部大王神庙是为了纪念咸镇八峒的土家族首领捏壳赖而建的。这八峒,代表了八个部落,他们共同构成了土家族的主体。神庙不仅是土家族人民的祭祀中心,更是他们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在历史的长河中,八部大王神庙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乾隆、嘉庆、道光等朝代都对神庙进行了修缮和扩建,使其规模更加宏大。这些修缮和扩建不仅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也展示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八部大王神庙不仅是土家族人民的祭祀中心,更是他们文化的重要传播地。在神庙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土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宗教信仰。这些信仰与习俗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土家族人的心中,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八部大王神庙还是研究酉水流域土家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库。通过对神庙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土家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信仰习俗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土家族文化、探究土家族族源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八部大王神庙也是土家族人民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见证。在神庙的修建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土家族人民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这种交流与融合不仅丰富了土家族文化的内涵,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八部大王神庙遗址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现代化的大潮中保护修复好这座古老的神庙及其周边环境?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部土家族历史的活化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八部大王神庙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机制,加强对神庙遗址的日常维护和保护工作。同时,加大对神庙及其周边环境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神庙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此外,还应该深入挖掘和研究神庙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向治学,省作协会员、保靖县人大常委会二级调研员。)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吴学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baojingrm.cn/content/646848/99/13707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