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湘西白河畔婉约曼妙的情思——浅析宋世兵散文集《白河彼岸》审美特征
2024-06-26 11:10:18  浏览量:

湘西白河畔婉约曼妙的情思——浅析宋世兵散文集《白河彼岸》审美特征

阳春三月,正值莺歌燕舞、姹紫嫣红好时节,湘西自治州保靖县原文联主席宋世兵给我来电,说是正在整理校订他的第二部散文集《白河彼岸》,希望我写篇评论,收入书中。言辞之恳切,却之有不恭之嫌,只有欣然应允。首先请允许谈下我们相识的始末。

2015年,在中国散文家协会组织的青岛散文笔会上,我与时任保靖县文联主席宋世兵相识。可能因为那次相遇,宋世兵开始关注我。四年后,保靖县组织作家采风,宣传推介该地区的扶贫成果,受宋世兵盛情邀请,我从武汉驱车带队赴湘西参加采风写作活动。那天晚上活动安排很紧凑,还举办了他的中篇报告文学《国茶的梅花》研讨会,大家踊跃发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时至今日,我还保存着当时的发言稿:

“《国茶的梅花》的第一个特征是独特的文学审美风格。语言优美,诗意婉约曼妙,跳动着律动的音符;第二个特征是互文写作的样本。融散文诗、抒情散文、纪实散文和报告文学于一体;第三个特征是内涵多元化。山歌、民谣、传说、传说、诗词穿插入文,历史文化与地域风情交相辉映;第四个特征是主旨突出。文本充分展示主人公向艳梅的精神风采,热忱讴歌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保靖精神,读来催人奋进,颇有艺术感染力。”

通读散文集《白河彼岸》,觉得宋世兵的散文擅于构思,谋篇布局很讲究,我觉得他的写作有主题先行的迹象。他说:“谋篇布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见散文《春天里,与高尚的灵魂相遇》)除了精于构思,他的散文融散文诗、抒情散文、纪实散文、报告文学、民间传说于一体,实现了文本的开拓与创新,其互文式的写作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在我看来,宋世兵的散文写作践行了闻一多所倡导的新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审美理念。譬如第二辑《有我似我》中《客从云中来》《我驾歌船接你来》《古丈候茶》等三篇散文既像散文诗,又像是诗散文,还像抒情散文,写景状物婉约曼妙,生动传神的白描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画面美,运用排比对比手法营造了建筑美,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节奏流淌着一股铿锵的音韵美。请读者跟随我一同体验宋世兵写景状物的画面美——

“正惬意时,格则湖已近在咫尺。极目远眺,红日渐渐西沉,落霞如幔似絮,漫游天际,先似彤红,继而绯红,再如樱红,随日光暗淡消隐。如黛山峦之上,一轮圆月挂在天边,月辉漫过山岗,漏过密林,洇在湖面,与日辉交相映衬,微风徐来,波光潋滟,平湖如画。五光十色的釉彩汪洋恣肆,变幻莫测,浑然天成为一幅热烈奔放的油画,彩霞消遁,油画变幻成大写意的水墨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不令人击节赞叹,心旷神怡。”

宋世兵散文的建筑美和音韵美体现在发散思维的开掘与酣畅淋漓的抒情等方面,从组章《白河彼岸》的结尾,读者可窥见其文本建筑美和音韵美之一斑:

“奥运冠军杨霞,向艳梅登上奥运会最高奖台,举起的不只是杠铃,不只是冠军奖杯,还有湘西精神,湖南意志,中国力量。

他们是大江大河,赓续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血脉;

他们是大山大川,挺立起中华民族宁折不弯的脊梁;

他们是星辰大海,涵养了中华民族的胸襟与肚量;

他们是诗和远方,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

站在这巨人的肩膀上,保靖再一次扬帆远航!”

还有散文《武陵山的秘藏》运用排比和对比句式,营造了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的审美旋律,读来赏心悦目,让人如沐春风:

“你来或者不来,府库红石海都在等你。等你来开腔,唱一首土家民歌《妹娃要过河》,唱一首土家山歌《我就爱上酉水河》,唱一首苗家民歌《吕洞山神话》;等你来泼墨,画一幅酉水山居图,画一幅圣山下的苗寨,画一幅土家圣地首八峒;等你来挥毫,写一篇新农村的《山乡巨变》,写一首新城市的《致橡树》,写一部新时代的《平凡的世界》。你若痴情,红石海就是心中傲娇的公主;你若钟情,红石海佛如眼中威武的王子。”

著名作家艾青有一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谈及宋世兵的散文,湘西是绕不过的话题。在湘西这片人杰地灵的热土上,诞生过毛泽东恩师袁吉六、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司勋、抗倭名将彭荩臣、奥运会举重冠军向艳梅,还有作家沈从文、彭学明等等。其中令我耳熟能详的,只有文艺界的沈从文和彭学明,沈从文的名作《边城》留下了“翠翠”这个举世无双的人物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彭学明是我极其钦佩的当代著名作家,十多年前,读过他创作的感人肺腑的长篇散文《娘》,撰写了评论《蘸着血泪的忏悔录》,后收入拙著《淡朴斋琐话》(团结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彭学明说过,“保靖是上苍赐给人类福和美最多的地方。”(见《阿扎河瑶事》)综上所述,宋世兵脚踏这块人文底蕴深厚的土地,饱经历代名人的精神洗礼,接受文化名家的艺术熏陶,写出《白河彼岸》《灵爽式斯土》《扬州旧处可淹留》《陈渠珍的保靖往事》《阿扎河瑶事》等深沉厚重的文化散文,读者便不会感到惊讶。《阿扎河瑶事》是一部《瑶寨地域风情录》,盛赞了土家人保家卫国的不朽功勋,讴歌了瑶族、土家族和汉族三个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秉持了作者一贯的“繁复奔放、一唱三叹”的写作风格。《陈渠珍的保靖往事》讲述了湖南军政要员陈渠珍主政湘西的故事,盛赞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知恩图报、高风亮节、赈济灾民的巨大成就,展现了其作为高级将领海纳百川的民族气节的宽广胸襟。

关于文化散文的弊病,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说过:“文化散文有着一个普通而深刻的匮乏,那就是在自己的心灵和精神触角无法到达的地方,作家们请求历史史料的援助,留给个人的想象空间就非常狭窄,自由心性的抒发和心灵力度的展示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摘自谢有顺文学评论集《散文的常道》P70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值得赞赏的是,宋世兵的文化散文不仅做到文采飞扬,而且还力求抵达神采飞扬的审美旨趣,他的散文不仅灵活引用历史知识,而且通过自由舒展的性灵抒发为文化散文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以婉约曼妙的笔触表达出对湘西的情思。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的轻骑兵”,它可以真实及时展现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塑造先进人物形象,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具有记录历史、传递信息、呈现社会的功效。《国茶的梅花》《跟着路桥去远方》《稻上绿野》等三篇报告文学有着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颇有励志情怀。《稻上绿野》也有互文写作倾向,将报告文学和抒情散文融会贯通,讲述了回乡能人张家凤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的感人故事,热忱讴歌山乡巨变,弘扬时代主旋律,艺术再现了湘西下坝和泽碧的华丽蝶变。

宋世兵的散文还秉承了“兴起而至,兴尽而归”的魏晋风采。譬如《钓故乡》写他与国恩兄游故乡,吃饭、钓鱼,共叙友情,兴尽而归,尽显文化人洒脱率性的风范。《格则湖钓月》的立意与《钓故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无意中抵达“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的审美追求。

宋世兵不仅是一位作家,而且担任过多年的保靖县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为该县文化事业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推介文艺新人、服务文化事业——均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一辑《自然而然》第三篇《人高文为峰》讲述了他用心用情用力服务文化事业的点点滴滴,彰显出作为文联主席的主人翁情怀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第三辑《无我故我》收录了宋世兵关于本土作家的序跋和文艺评论若干篇。《拽着月光上路》写他甘于为本土作家做嫁衣、提携文坛新人的故事;《<古桥新辙>(跋)》是他为恩师郑欣平文集作的评论,其对先生为人为文的敬仰之情跃然纸上;《乡愁的坐标》是为本土散文集《水镜里的村庄》写的综合评论,褒奖有加,文笔优美,文采飞扬,回味隽永;《命运的感叹号》是关于湘西作家石健散文集《书途同归》的评论,构思新颖,着力谈人生智慧,旨在通过社会层面解析,回避文学审美解读,读来略感遗憾;《读史札记》赞美清正廉洁的好官,揭露抨击时弊,凸显爱国爱民情怀,有杂文小品的辛辣风味,结尾有太史公司马迁的行文风范;《首八峒考略》的序言,作者引经据典,对保靖文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彰显出身为保靖人的拳拳赤子情怀!

情定保靖,心系湘西,醉心于白河的前世今生,宋世兵通过优美缱绻的文笔为湘西描摹了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画卷,演奏了一曲曲节奏铿锵的交响乐,抒写了他作为白河之子婉约曼妙的情思。

毋庸置疑,宋世兵散文集《白河彼岸》是继《白河左岸》之后又一部力作,是他献给故乡湘西的第二份厚礼。(字数:3313个)

甲辰年三月廿五 于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淡朴斋

作者简介:蔡先进,笔名纳寒、童言无忌,武汉市新洲区人,70后作家,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七届冰心散文理论奖得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新洲区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散见于《中国艺术报》《文艺报》《安徽文学》《参花》《长江文艺评论》《绿洲》《奔流》《写作》《长江丛刊》《厦门文学》《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朴素的泥土》(长江文艺出版社)和《灵魂劲歌》(武汉出版社),文学评论集《怀揣月光上路》(中国文联出版社)和散文评论集《淡朴斋琐话》(团结出版社)。


来源:保靖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吴学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