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中的夯吉苗寨。
采风人员与村民合影。
与村民交流。
听取村民讲当地故事。
真诚交流。
文 本报记者 吴正凯 通讯员 李海蓉 图 吴正凯 舒 冰
吕洞山片区包括吕洞山镇、葫芦镇、水田河镇,境内居民以苗族为主。吕洞山位于保靖县东南部的吕洞山镇,距县城80公里,距湘西州州府吉首市21公里。近几年来,该县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以国家级3A景区吕洞山和该片区原生态苗族文化、特色产业“保靖黄金茶”为基点,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相继出现了“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扶贫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美丽乡村、湖南省历史文化特色村等。2011年葫芦镇入列湖南茶业“十强乡镇”,2017年,吕洞山镇被列入湖南省经典文化名镇。
一进入吕洞山片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别致的景观。
用山清水秀、奇山连绵、瀑水相叠、飞鸟入云等词语来描述这里的自然景象一点也不为过。
山势雄峻的吕洞山作为苗族人的圣山,包括阿公山和阿婆山,阿公山海拔1227米,峰顶巨岩壁立,突兀摩天,有双洞如“吕”字横贯山体,故而得名。与阿公山紧邻横卧的阿婆山,碧翠覆盖,尽显雍容华贵之态。
登临两山之上,送目四野,所及之处层峦叠嶂,迤逦峥嵘。以吕洞山为中心所布局规范的大大小小数十个苗寨,依山傍水,木屋瓦房,尽收眼底。星罗密布的大片大片黄金茶园,绿意流动,溪河缠绕,茶歌飘飞,一派旖旎的田园风光。
如此蔚为壮观、令人荡胸夺目的场景,实为吟诗作画的绝佳之地。
近几年来,保靖县把吕洞山片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到目前为止,该片区内三镇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果园路、茶园路,彻底结束了“肩挑背驮穿河道,沿山攀爬去劳作”的历史,开启了茶园连线成片新画面。在产业方面,以该地区特有的黄金茶为龙头产业,保靖黄金茶种植面积已达7.5万亩,可采茶叶5.5万亩,产销合作社100余家,助推该区域内的老百姓率先脱贫,率先致富。
“云里头 天边边。有座高高的吕洞山。美丽的吕洞山飘满云彩,那是天上仙女在画画……”
如今,吕洞山片区各种旅游基础设施正在有序建设。夯沙村大烽冲扶贫民宿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约258.76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0733.81㎡ ,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主要规划有养生木屋30栋,建筑面积8600㎡,生态瀑居酒店1栋,建筑面积 9820㎡五星级标准建设,预计2019年8月实现景区开园。
原生态文化与特色产业“保靖黄金茶”充分融合,吕洞山片区昂首阔步走上一条生态文化、茶旅结合的大道。
田茂军(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州评论家协会主席): 发展旅游,要充分把握好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复合区的特色
环境变美了,特色产业起来了,老百姓也逐渐富裕了。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原生态文化逐渐成为当代人向往的心灵家园。吕洞山作为苗族人的祖山,也是苗族的第二个精神家园,随着该片区旅游业开发的不断推进,深入挖掘和用好当地原生态文化资源“根”和“魂”,并以此为“媒”,让生态文化旅游成为该片区人民迈入小康生活的助推器和驱动力,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和探讨的话题。6月中旬,全州10多位资深学者、专家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到吕洞山片区,就怎样大力发展该片区原生态文化与茶旅融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并就如何打造该景区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吕洞山片区是以苗族文化为主要特色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复合区,也是湘西最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地和活态传承圈。这里自然生态保护良好,古村落群完好,文化生态特点鲜明,价值体系凸显,具体表现为“三多”“四绝”。
三多:名山多,古树多,瀑布多。名山当以阿公山、阿婆山为代表,与之有关的柳翠山、雷公山、梯子山、羞女山等,都是有着悠久历史传说的文化名山。古树主要分布在吕洞水寨、矮坡梨子寨、梯子村等几处,是吕洞山历史的记录与见证。瀑布以大烽冲的指环瀑布和骆驼峰瀑布为代表。
四绝是指吕洞山片区的神话传说、民间节日、巫傩绝技、黄金古茶。通过本次实地调研,又发现不少有关吕洞山的神话传说异文,肯定民间还深藏有不少的民间文学文本,这里无疑是民间文学的宝库,具有不可多得历史、文学、艺术的多方面价值。
这“三多四绝”可以说是未来吕洞山景区的亮点,是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料和开发宝库,更是未来将成为著名的景点和度假休闲的圣地。另外还有的巫傩绝技、黄金古茶,在湘西都是独一无二的重要文化遗产和产业品牌。
围绕以上几个方面,整合资源,合理利用与开发,吕洞山片区的旅游未来,肯定道路广阔,大有前途。
彭图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把好故事融入山水中
八十年代初,接触到苗族民间传说《阿公山阿婆山》的故事,其艺术魅力就曾深深地打动了我。不敢小觑,这个凄美的民间故事竟然妙趣横生地化身为保靖、古丈、吉首毗邻的百余座大山小岭,涧流飞瀑。其故事在语境里完美融合,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让人不能不佩服苗族民众的聪明才智,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畜”、“物”,或经历、或情感、或形象、或个性,无不栩栩如生。一些瞬间的思维活动,也被物化。
比如《忘记·想到·野蜂子》,相传,当初阿婆山爱上了英俊的排不列山。一次,排不列山去与阿婆山幽会,在一条溪水溪边喝水,而把阿婆山赠送的一条花带不慎遗落此处。走了几里路才猛然想起。他心急如火,钻刺蓬,跳岩坎,抄近道往溪边跑。途中被一群野蜂子蛰得满头满脸火辣辣的痛,终于找回了花带。
很多年后,人们根据这个美丽神话,把“忘记”花带的小溪边的村寨叫“夯龙”,“想到”花带丢失的地方叫“夯祖”,坐落在野蜂子蛰排不列山那寨子便叫“人达其”。
民间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是民众精神追求的表述,并且在不断的建构中传承与发展。走进吕洞山风景区,就走进了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大观园。开发旅游业,给游客们讲好故事,把浸透着情感与生命的故事精彩地融入到这方山水,使游客畅享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悄然收获了一份不可多得的文化记忆。
黄青松(州文联秘书长、州作家协会主席): 做好保护与利用文章
吕洞山区是苗族世居地,形成了独特的吕洞山苗族文化。物质文化方面包括星罗棋布的古村落、古茶园,各具特色的苗族民居,凉亭、风雨桥、碑刻等;非物质文化方面包括苗族鼓舞、苗画、吕洞山祭祀、苗绣等;它们共同生成的文化空间,其原生性不可替代,独特性、代表性、珍贵性相互交融。
如何合理利用上述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首先是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利用应以保护为前提,利用慢一点不要紧,文化空间一旦被损害就难以修复,在保护中利用,决策者必须具有这样的观念,保护利用是一体两面,互相促进;其次是科学规划,做好整体保护利用这篇文章。智库应以本土专家参与为核心,外埠专家学者做提升创意,不能偏离吕洞山区苗族文化的保护发展方向;再次是突出重点,通过吕洞山祭祀进一步修复文化空间,传承苗鼓苗歌苗画挑葱会苗族武术等非遗项目,通过黄金茶制作技艺、黄金茶栽培技艺、黄金古茶园保护利用,做好茶旅融合项目,通过培植满足游客需要的精品民宿,通过先期策划创意具有典型湘西文化内涵吕洞山特征的山水实景演出,以期让吕洞山文化旅游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并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
麻美垠(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 民族电影不能缺席
吕洞山区峰峦叠嶂,钟灵毓秀,借着苗族“Gheul poub gheul niax(祖公山、祖婆山)”的威仪,将这里的河川、乡恋传承了千年,成为了这个迁徙民族永恒的心灵栖息港湾。那么,用什么方式来呈现这里的“精神家园”丰富内涵呢?本着与时代同频,与世界同轨的宏愿,我们可借助现代电影技术来更好地呈现我们吕洞山区的丰富文化内涵。
电影,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基于现今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语境,吕洞山区要继续承载武陵山区文化灵魂式的引领作用,民族电影也决不能缺席。
通过电影主题的设立,立体地展示该地区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通过世界各类电影艺术交流平台,向全世界讲述精彩绝伦的吕洞山故事。
作为一个民族灵魂皈依和寄托的吕洞苗祖圣山,其所蕴藏的民族文化密码更是值得世界关注的,让这一区域的文化远播万里,使她的美更实至名归。
龙宁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树立大文化和大旅游观念
这次走进吕洞山开展原生态文化考察活动,给我留下了三点深刻印象。
一是苗族迁徙根蔸祭祀仪式文化,神圣、古典、庄严、隆重;二是苗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即古苗语和苗族服饰、禁忌、尊重女性等系列苗族古文化保存完好;三是九道湾文化旅游有特色,让人难忘。
为了更好地利用吕洞山这些优秀的苗族文化和奇妙的山水风光,助推当地的旅游发展。提三点建议供参考:一是要树立大文化和大旅游观念,将吕洞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态文明,放在大湘西的文化旅游区域上来进一步谋划与提升。二是我们国家的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少数民族地方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抢占互联网时代的民族文化发展先机,让更多的人分享古朴典雅高贵的苗族文化艺术;三是要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助推吕洞山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做大做强吕洞山的文化旅游景区,让吕洞山的百姓获得更多的荣耀与幸福。
来源:团结报
编辑:易果
本文链接:https://wap.baojingrm.cn/content/2019/07/11/5873882.html